中俄职校交流迈向深度教研: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关工委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5日 来源: 黑龙江省东宁市关工委 作者: 胡岷 纪欣蕊
摘要:初夏东宁,惠风和畅;职教周启,万象更新。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5月12日,东宁市职业教育活动周中的“职教出海展示日”拉开帷幕。2

初夏东宁,惠风和畅;职教周启,万象更新。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5月12日,东宁市职业教育活动周中的“职教出海展示日”拉开帷幕。22位来自俄罗斯教育一线的教师走进“人工智能+课堂”,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教研之旅。

1_副本.jpg

智慧课堂:科技赋能职教新生态

在周玥老师的沉浸式俄语专业课中,智能教学大屏生动演绎“一带一路”中俄班列跨越亚欧大陆桥的动画场景。DeepSeek语音库精准解析俄语发音细节,其对方言与标准口音的智能辨识能力令俄罗斯教师赞叹不已。课堂独创的“双镜效应”教学模式更成点睛之笔——中国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置身”红场对话,俄罗斯教师则通过互动见证中国职教的创新实践。东宁市关工委领导充分肯定了科技与教育融合的示范意义,并强调:“职业教育要立足时代需求,以技术为引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人才。”

2_副本.jpg

智能教研: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学校人工智能研盟骨干教师马雯钰为俄罗斯教育同仁作《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专题讲座,系统阐释AI实时生成学习画像、智能批改发音缺陷等核心技术。中俄双方教师围绕技术细节展开深度研讨,现场操作与掌声交织,生动诠释科技赋能教育的时代图景。双方提出“以技术共享促进国际职教合作”的倡议,为未来中俄职教资源互通奠定基础。

3_副本.jpg

非遗工坊:非遗工坊上演中俄文化互鉴

教研活动的余温未散,中俄教师的艺术探索已延伸至非遗工坊。在关工委“传承文化根脉,培育匠心精神”的倡导下,俄罗斯教师手持刻刀体验“新中式”剪纸,将克里姆林宫轮廓融入东方美学;中国学生则以桦树皮作画,用俄式笔触勾勒水墨意境。工坊内,非遗技艺与异域文化碰撞,方寸之间完成跨时空的美学对话。关工委领导表示:“文化互鉴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要让学生在技艺传承中感知世界多元之美。”

俄罗斯访学团领队高度评价此次活动:“此行深切感受到中国职业教育的三维价值——人文温度、创新力度与全球视野。”东宁市关工委总结强调:“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为楫、文化为帆,深化国际交流,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工匠。”

责任编辑:唐子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