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春节即将来临。谈到过年,最兴奋的莫过于孩子们,兴奋的缘由之一便是“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体现了长辈对小辈的关怀,但别忘了要关怀到点子上,要赋予“压岁钱”更深的爱意。让“压岁钱”换作小辈积极上进的压力和动力。
记得前年春节,笔者到一战友家做客。看到他孙子的书桌前用透明胶布贴着两张又皱又破面额一元的人民币.起初不解其意,问战友才知道,原来是儿子过年给孙子“压岁钱”中的“特殊”的“压岁钱”。旨在教育启发他孙子,懂得这“压岁钱”由新币变得如此破旧,历经万人之手,辗转数十载,方为自己所有,实属来之不易.这其中包含了父母长辈辛勤的劳作和艰辛,“币币皆辛苦”。令人欣喜的是,他那原本学习成绩一般的孙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改掉了乱吃零食、爱贪玩的坏习惯。去年以远远高出分数线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而大多数人家给的“压岁钱”往往都是一叠崭新的,并且数目可观,相比之下,如果光顾了给而忘了教育,未必能收到好的回报,可能会适得其反。高消费、乱花钱往往都是从此开始。
当然,不是说“压岁钱”非要给旧的,关键在于要把赋予的爱意说明白。最好趁孩子兴头上,围绕“压岁钱”有关的传统文化习俗讲一讲。做到年年岁岁钱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同时,如何花好“压岁钱”更要加以引导。
责任编辑:唐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