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信仰与希望的对话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3日 来源: 重庆市沙坪坝区关工委 作者: 歌乐山小学2019级“红岩班”学生 周星妙 指导老师:范益宇
摘要: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下川东地下工作委联络员,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中共下川东地下工作委联络员,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受尽酷刑仍视死如归。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杀害于歌乐山,年仅29岁。

微信图片_20250403161734.jpg

在歌乐山之上,有一片鲜艳的红梅林,听大人们说,这是为了纪念一位位充满热血、坚贞不屈的红岩英烈,其中一位,她的名字叫江竹筠。我曾好多次听说过她的故事,今天,在清明的绵绵细雨中,我来到歌乐山烈士墓前。站在高大的烈士雕像下,我仿佛看到一个身影缓缓向我走来,江竹筠阿姨微笑着站在我身前,与我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信仰就是心里永不熄灭的火光

“江阿姨,妈妈说‘信仰’就是心里最相信的东西,那您的‘信仰’是什么呀?”

“我小时候读书时,老师丁尧夫告诉我:知识能改变命运,真理能照亮黑暗。后来我明白,这真理就是让所有穷孩子不再挨饿、不再受欺负的共产主义。”

是啊,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将生命化作烛火,既能在寒夜里温暖同胞的胸膛,又能以微光照亮通往黎明的长路,正如她藏在川大课本里的读书笔记,一笔一画都是光明的誓言。今天的歌乐山上,每个璀璨的灯火里都跃动着她的初心,燃烧着她的信仰。

钢铁意志是不惧严寒的红梅

想起老师展示过的渣滓洞、白公馆牢房照片,我忍不住问江阿姨:“特务用竹签扎您的手指,把您吊起来拷打,光是想想就好疼啊!您为什么宁愿流血也不说出党的秘密?难道您不痛吗?”

“孩子,我当然怕疼呀!那些竹签子扎进指甲时,我咬破嘴唇才没喊出声。但你知道吗?每次疼得快晕过去时,我就想到,如果我说出一个同志的名字,就会有更多孩子失去爸爸妈妈。你说,这疼是不是值得呢”?

望着江阿姨那坚毅的目光,我忽然想到《红梅赞》里唱的“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记得冬天去歌乐山玩时,岩石缝里的野花真的会顶着雪开。原来“钢铁意志”不是冰冷的铁块,而是在生死考验面前,始终将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于首位,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

母亲的爱是为了千万个孩子

想起在红岩革命纪念馆里看到过江阿姨写给谭叔叔的信,我不禁问:“您牺牲时儿子才3岁,您舍得离开他吗?”

说到这里,江阿姨的脸上露出几分哀伤。“这是我心里最疼的地方。每次听见牢房外有孩子哭,我都偷偷把云儿的照片贴在胸口。但天下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受苦,如果我的牺牲能让所有孩子活在光明里,云儿会懂妈妈的。你看,现在你们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多好啊!”

我明白了,江阿姨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相反,她将最心爱孩子托付他人,是为了千千万万孩童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这份超越血缘的大爱,恰似红岩上凌霜绽放的红梅,既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眷恋,更寄托着革命者对民族新生的期许。正如她在信中写道:“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句嘱托不仅是对亲人的寄托,更是对下一代继承革命遗志、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殷切期望。

江阿姨的身影缓缓离去,她的话语却依然留在我的心中,我出生在红岩精神发源地的歌乐山上、红色的沃土滋养我成长。我要以红岩英烈为样,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知识,锻炼坚强品格,报效祖国,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红岩好少年。

责任编辑:唐子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