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他很可能会接受一项大一些的,原先可能会不同意的要求,这就像让别人登上门槛,就不会拒绝他迈入室内一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登门槛效应”,也称为“层递效应”。
有经验的家长在向孩子提出成长要求时,总是先让孩子承诺完成一项比较容易的指标,待到这项指标完成后,再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逐步引导孩子迈向更高的目标。这正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10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来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收入不多,只能少给一些。5元钱也可以吧,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着。第三天,老人只给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給5角钱,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也需要运用登门槛效应,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有很大的改变,不能给孩子定太高的目标,而应采取分解目标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孩子设计一些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细小目标的实现,最后达到较大的成就。否则,他们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及而使兴趣丧失,甚至放弃努力。
采取循序渐进的登门槛效应,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是一种有效的处世态度或行为改变的方法。
(责任编辑:孙大航)